A:『持續母乳哺育與兒童的營養需求及成長
母乳可以完全提供頭六個月嬰兒所需要的營養,低體重的嬰兒可能因為本身的鐵存積不夠需要補充鐵,在六個月之前提供的副食品,可能會取代母乳的進食量,對嬰兒的成長不會比完全哺餵母乳好。
即使在頭一年後,母乳仍可持續提供相當量的重要營養素,尤其是蛋白質、脂肪及多數的維他命。
不同時段母乳的營養素可以提供該年齡層嬰兒所需營養素的比例
營養素 |
6到8個月 |
8到11個月 |
12到23個月 |
能量 |
71 |
45 |
29 |
蛋白質 |
79 |
58 |
43 |
維他命A |
100 |
100 |
75 |
葉酸 |
100 |
100 |
76 |
菸鹼酸 |
25 |
16 |
9 |
胡蘿蔔素 |
60 |
47 |
27 |
維他命B6 |
20 |
12 |
6 |
維他命B12 |
100 |
100 |
94 |
維他命C |
100 |
84 |
60 |
維他命D |
6 |
4 |
3 |
鈣 |
36 |
28 |
36 |
氯 |
58 |
44 |
23 |
銅 |
57 |
43 |
27 |
碘 |
100 |
97 |
70 |
鐵 |
3 |
3 |
2 |
鈉 |
39 |
27 |
16 |
鋅 |
21 |
14 |
11 |
完全哺餵母乳的嬰兒,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某些維他命的攝取會不夠:
- 日曬不足的嬰兒可能缺乏維他命D
- 母親完全吃素者可能維他命B12量不夠
- 母親攝取胡蘿蔔素及維他命B6不夠者,嬰兒體內含量可能不夠
母親補充維他命丸或是嬰兒補充維他命即可改善。
吃母乳的嬰兒在六到十二個月大時體重增加的比吃配方奶的嬰兒少,通常較後者瘦,這並不是因為營養缺乏,而是嬰兒自我調節能量的攝取,世界衛生組織正在發展頭一年吃母乳的嬰兒之成長曲線圖。
哺餵母乳嬰兒的在六個月後由食物中攝取到礦物質,如鐵、鋅及鈣可能較容易不足,下列指引可以幫助確定哺餵母乳嬰兒得到所需的營養:
- · 持續在嬰兒需求時就哺餵母乳,避免因為過多的副食品取代母乳所提供的營養素及免疫方面的好處。
- · 每天提供多樣化的副食品,如:水果、蔬菜及動物性食物如:肉、家禽、魚或蛋(一歲後),添加鐵的穀類米麥粉及肉可以提供適當的鐵,可以由起司、優格及其他奶製品獲得鈣(一歲之前不建議喝鮮奶)。避免給太多的果汁,(一歲前不要超過每天120cc,之後不要超過每天240cc),因為它們只有提供少量的能量,但是卻取代了更營養的食物。
- · 注意孩子的食慾、成長及發展是否有遲緩的現象,當有懷疑時,或是嬰兒吃非常少量的動物性食物時,建議補充維他命或礦物質。
- · 讓吃飯時間是愉快的時間。
資料來源: Dewey KG. Nutrition, growth and complementary feeding of the breastfed infant. Pediatr Clin Nor Am 2001 48:87
(引述自『母乳最好』一書作者:陳昭惠醫生之文章2001/05)
『大自然要人類何時離乳
不同的哺乳動物,離乳的時間不一樣.例如狗是大約八週,馬為八到十二週.不同的文化,嬰兒離乳的時間也不一樣.如果沒有文化的干擾時,人類的幼兒應該會喝多久的母乳呢?
- 根據Holly Smith 對21種非人類靈長類的觀察發現,牠們的幼兒在長出第一顆永久齒時離乳,在人類這大約是五歲半到六歲.
- 很多人認為懷孕期多久就應該哺乳多久,但是這樣的關係還會受這種動物成熟時的大小而改變.成年動物越大,哺乳的時間就越久,和人類大小最相近,且基因也最相近的的兩種靈長類黑猩猩及大猩猩,牠們的幼兒哺乳時間是懷孕期的六倍.就人類而言.也就是哺乳期應該是四年半(懷孕期九個月乘以六).
- 也有人說多數的哺乳動物在體重變為出生體重的三倍時離乳,所以人類的嬰兒應該在一歲離乳,但是這種說法也需要注意成年動物的體重.較大型的哺乳動物通常哺乳到牠們幼兒體重變為出生體重的四倍,在人類這通常是再兩歲半到三歲半中間.
- 一個靈長類的研究發現,幼兒通常在體重到達成年期的三分之一時離乳,在人類約是在五到七歲.
- 一個研究比較離乳年齡和性發育,發現約是在性成熟年齡的一半左右離乳,人類約是在六到七歲.
- 研究發現兒童的免疫系統在六歲之前尚未發育成熟,而母乳可以幫助免疫系統的發育.
整體而言,就大自然的觀點,人類離乳的時間最早是兩歲半,最長可以是七歲.
雖然在已經發展的國家中,我們可以經由預防注射,安全的飲水來保護小孩,但這並不代表哺育母乳就不重要.哺乳的寶寶還是比喝配方奶的寶寶多一些保護,比較聰明比較快樂,對大一點的孩子而言,哺乳讓他們可以持續的和人產生依附關係,而不是去依賴沒有生命的泰迪熊或毛巾或是奶瓶奶嘴,我認為這會讓生命更朝向人性化,而不是物質化.